最新消息

   
2018/10/30
2018年ADA新銳建築獎由雷姆•庫哈斯頒獎
2018年ADA新銳建築獎由雷姆·庫哈斯頒獎
 
備受矚目的「2018 ADA 新銳建築獎」,於10月30日頒獎典禮盛會上,由建築最高桂冠的普利茲克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評審團主席龔書章、王俊雄共同頒發獎項給今年七組傑出的新世代得獎作品;也為這個歷時超過半年、兩階段的嚴謹評審過程,劃下完美句點。
 
在這七組精彩的得獎作品中,最後由〈緣宿〉榮獲第四屆ADA新銳建築獎的首獎與50萬元的獎金。這是一個位於澎湖僅有10個房間的民宿,卻一共耗費了將近七年的時間才完成。期間業主、與來自台灣與日本的年輕結構技師陳冠帆與辻真悟建築師團隊,以罕見的合作方式與設計過程,克服各種困難成就了深具實驗性的創新結構原型與空間經驗。
 
今年的特別獎與20萬元獎金,則是頒發給位於台中的〈繼光工務所〉。這是賴人碩建築師為自己的事務所所做的設計。透過改造台中中區一棟破敗的老屋,將一樓空出作為展覽、演講、或是小朋友與小狗追逐的空間,而二樓則是由六家年輕的建築師事務所共組的工作空間,賴建築師以整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為設計方法,創造了建築是對於生活方式想像與實踐的積極行動。
 
而佳作獎則包含了林佩蓉今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劃的建築裝置作品〈OO〉、林柏陽以日光啟動建築運轉的台南住宅作品〈進之宅〉、蕭有志以大量交織為概念為苗栗露營地創作的〈樹屋三連作〉、陳漢儒與劉真蓉為桃園農業博覽會所設計的溫室之家 〈鼓勵好室〉、以及辜達齊與陳佑中在高雄設計的微型都市公共空間〈涼涼海之濱〉。
 
本屆ADA 新銳建築獎展覽的策展人漆志剛老師表示,今年七組得獎作品的特色,是建築師勇於透過改寫業主原來的設計需求與目標,以突破由習慣所預設的限制框架,在低造價的艱困條件中,達成超越預期的成果。因此對年輕建築師來說,實驗不是一種刻意的表現,而是生存與創作的必須。
 
除了持續增強的實驗性,今年的評審也觀察到伴隨實驗而來的多樣性。年輕建築師將當今各種複雜的社會、環境交互關係,轉變為新的日常生活經驗,並從多重觀點探索建築師在其中所能扮演的積極性角色,因此連特別頒獎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在觀展時都表示今年決選評審要從這七件得獎作品中選出首獎與特別獎是很不容易的決定。
 
 
在頒獎典禮上,初選評審團主席王俊雄教授與決選評審團主席龔書章教授也針對評選過程的觀察,分析新銳建築獎今年特殊而具有開創性的氛圍,而兩位評審團主席與交通大學的曾成德院長及雷姆‧庫哈斯的對談更是指出了新銳建築獎的精神以及其所鼓勵的態度。
 
ADA 新銳建築獎由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於2012年創辦,是目前台灣新世代建築師最重要的獎項,參賽者不限國籍,只要在45歲以下,並在台灣有實際完成的建築作品都可以參加。期待藉由兩年一度的ADA新銳建築獎,透過展覽、論壇、與出版,讓年輕建築師的新精神可以被看見與交流,以鼓勵新世代建築師在台灣的建築創作。
 
 
 
 
 
 
2018 ADA新銳建築獎 名單:
首獎:
緣宿 - 陳冠帆、辻真悟(原型結構工程顧問)
 
特別獎:
繼光工務所 - 賴人碩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
 
佳作獎五組:
X-site : OO - 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
涼涼海之濱 - 辜達齊、陳佑中(一起設計)
進之宅 - 林柏陽(境衍設計)
鼓勵好室 - 陳漢儒、劉真蓉 (衍序規劃設計)
樹屋三連作 - 蕭有志
 
 
作品簡介:
 
林佩蓉 (大林工作室):〈OO〉是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X-Site計劃的首獎作品。林建築師希望讓人在進入公共領域時,因為看到泡泡敏感而脆弱的生成、破滅、機械在走動、與浪板圍塑出來的空間,反而得到心靈層面的感受。由「機械這件事情其實會安慰到作者」推進到公共場域中他者的私密。
 
林柏陽(境衍設計):〈進之宅〉這是一個位於台南的單棟住宅,業主是一位出家人。因為是修行的家,所以與欲望有關的空間機能被弱化,同時強調心靈與對自然的感受。因此林建築師嘗試透過日照啟動建築的運轉,讓所有的空間透過自然中隱含的秩序,連結精密又環環相扣的心靈與身體感知。
 
蕭有志:〈樹屋三連作〉是位於苗栗露營地的木構設施,一共有三座。蕭老師希望透過大量交織的概念,以作品為媒介去把人跟人之間,群體跟群體之間,甚至是物之間去做一種連結,例如本作品中疏伐取得的杉木與結合當地傳統工藝,達成資源效應的最大化,再回來與心靈純真的想像連結。
 
陳漢儒、劉真蓉 (衍序規劃設計):〈鼓勵好室〉這是為桃園農業博覽會所設計的溫室之家,衍序透過對既存溫室工法的調整以及對於家的概念轉化,將農膜、天溝、樑、屋頂高度、維修平台等元素巧妙結合,以多層次的微氣候融合居住與生產、結構與活動、人工與自然。
 
辜達齊、陳佑中(一起設計):〈涼涼海之濱〉這是位於高雄海邊的微型都市公共空間。一起設計透過與公部門共同努力修改原始空間計劃,透過致力於都市小型公共空間或許可以稱為口袋烏托邦的空間整理策略、吸取由下而上來回交錯的決策修正機會,透過極微小的公共佔領,佈局大尺度都市的未來。
 
陳冠帆、辻真悟(原型結構工程顧問):〈緣宿〉是位於澎湖的民宿,一共耗費了約七年的時間才完成。期間業主、與來自台灣與日本結構技師、建築師團隊,以罕見的合作方式,處理全球化後的「一種漂泊跟停留之間對峙」的無意識共感,並以非常獨特的構築與設計過程,創造了新的結構原型與空間經驗。
 
賴人碩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繼光工務所〉是一個建築師自己的事務所設計。透過改造台中中區一棟破敗的老屋,將一樓空出作為展覽、演講、或者只是小朋友與小狗追逐的空間,賴建築師以建築作品作為跟社會溝通的過程,以整理社會關係為設計方法,創造了建築是對於生活方式想像與實踐的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