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五屆

▍佳作獎 ▍ |馬禮遜美國學校新北校區Morrison Academy, Taipei Campus|周榮敬 Rung-Jing Jou
台地上的風土

坐落在林口台地的基地,是高於周圍地面2.5米的紅土地。蜿蜒的量體搭配與地域相關的材料,來對應紅土、溪谷水流、與林口的風。

內化的都市空間
這個設計將戶外的材料引入建築內部動線,並連結室內廣場,創造出一條活潑的內部街道。並且透過大型天井內錯落的開口,讓視線得以同時連結各樓層豐富的活動。而原來的堆高土方地形,則局部移除,局部保留,一面連接校園與城市,一面保留為運動場域,透過半戶外開放空間與地景設施,連結自然。
▍佳作獎 ▍|鯨魚小學校A Whale Story|黃卓仁Cho-Jen Huang
小學校園的日常,能否做為一種重新探望海洋的詩意路徑與停留?

這個設計打開一圈圈凝視家鄉,覺知環境的開口,讓孩子們能重新看見村落廟宇的屋頂,以及落山風吹下時山巒舞動的窗景;感受海潮的節奏、季風的吹拂、以及南國的日照。

起伏的折板是對於山脈陵線的回應。不同傾角的牆板,成為孩子攀爬的挑戰-是山丘,是階梯,也是遊具,延綿成一抹阻擋東北落山風的合院建築,隱化成「鯨魚」想像的小學校。

既是地景也是建築的新校園,這是我們在南方海濱小村落裡進行的一場實驗與期待。
 
▍佳作獎 ▍|生活X矛盾Life x Life|許峻韶 Jyun-Shao Hsu
生活在一座繁忙的都市裡,

以最小的房間為出發點。移除隔間,延伸客廳、陽台、公園,甚至與室友和房東的關係。當空間中的界線不再那麼明確,與彼此的生活範圍也變得曖昧模糊,決定生活狀態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這個設計透過重新定義窗,讓陽台與空間的關係悄悄改變,同時景象也跟著變化。不同的景象疊合出一種新的空間。原本一成不變的線,開始產生出一絲波動。透過展現自己的生活態度,改變空間中的距離,柔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人能夠細微的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
▍佳作獎 ▍|新竹市將軍村General's Village|曾泊銘 Pu-Ming Tseng
這個設計是文資再利用的修復行動,在富含時代節點與眷村生活記憶的基地,嘗試透過保存與設計產生空間對話。

「修舊如舊」,不追求復原至單一年代,保有累加的時間;例如保留1958年的原始構件,修正木門窗。保留部分1960年舊圍牆,以鋼構件及廢棄舊瓦改變圍牆的穿透性,重塑常民的串門子路徑。保留園區增改建紋理,以當代材料修復,如鋼板屋頂、透光串廊、無樑版清水模或乾式磨石地坪。以「時代辨識」的原則,採一次性材料工法,如:耐候鋼、清水模、乾式磨石工法,辯證二次性傳統工法;新舊構件界面以脫離斷縫的細節銜接,產生時代閱讀。
 
▍佳作獎 ▍|步美的家Ayumi House|劉承鑫 Cheng-Hsin Liu
2017年7月,一對年輕夫婦找到了我,他們手裡拿著一塊六年前買的35坪土地,是三角形,要在這裡蓋一棟自己的家。狹小的基地上,所有被置入的矩形空間必然會失去一隅,不需遮掩,而是接納。我們希望家門前的六米巷道擁有中世紀小廣場般的生活氛圍,於是主動留設四米前院。外牆上節制的開口模糊了室內外界線,潔白的塗料與赤裸的清水混凝土滲透交融。扣除前後院深度,土地僅剩五米深度可供建築,我們於是提出了整棟家屋是一個大房間的構想,透過各層局部挑空與樓梯串聯,讓屋裡的每一處共享來自院落的微風與光影。「東西夠用就好,房子夠住就好。」留白不是虧損,在限制中發現自由。

 
▍佳作獎 ▍|白屋與黑室White House and Black Rooms|蘇弘 Hung Su
這個作品為台北市南港公園管理所暨工班辦公室以及公共廁所,白屋為辦公室,以挑空、框景、弧形坡道等元素來指引人的視線與身體動態,顯現周邊的環境;黑室則為五座小量體簇群公廁,黑色磨石子嵌銅條包裹的外牆存留著氣候的痕跡,成為公園中另一處隱沒於林影之間的景致。

兩座相反卻互補的建築,在公園中同時存在,白屋與黑室顯現了明亮與陰暗、圍合與簇群、機構與遊戲、視覺與觸覺,它們是對環境的重新編寫與對當今構築術的抵抗。